【信息时间:2024-01-12 阅读次数:】
“你给我一抹绿色,我护你一生周全”
当蜡梅与老宅相遇,苏州古韵之美尽显无遗。走进苏州阊门饭店,星星点点的蜡梅在风中摇曳,缕缕暗香沁人心脾。时不时有身着汉服或旗袍的姑娘在围墙外拍照打卡……她们镜头里的这棵古蜡梅,树龄120岁,它像是一位看尽世间百态的优雅老人,享受着静谧的慢时光。
苏州古城范围内有不少古树名木,是承载了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活文物”。为了让它们在苏州留得住、活得好、长得美,小到一个个民间自发组建的护树组织,大到古树名木管理单位,都以实际行动小心呵护,让古树平安度过每一个冬天。
镜头一
光阊门饭店内就有10棵古树
姑苏区金阊街道阊门社区范围内共有16棵古树,涵盖紫藤、银杏、黄杨、桂花、朴树、蜡梅、鸡爪槭、龙柏、柿树等,其中年纪最大的一棵已经240岁,最小的也有90多岁。16棵古树中有10棵都集中在阊门饭店内。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阊门饭店谢宅的庭院里,古蜡梅的香气沁人心脾,相关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棵蜡梅树已经120岁,约3米高。记者看到,蜡梅树冠朝天伸展,主干周围分枝林立,粗细不一,相互依偎紧靠,随后在半腰高处散枝、孕苞、绽放。“黄色的小花瓣缀在枝头,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铃铛,每当有风拂过,似乎还能听到银铃般的声响,在老宅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清雅的韵味。”游客庞女士兴奋地掏出手机,赶快定格这美妙的一刻。
阊门社区党委书记俞静介绍,社区地域范围内的古树是宝贵的物质资源,近两年他们积极向公众推出“树”文化探访之旅,组织开展“走读百年古树”行动,通过探寻、走进、阅读、记录,邀请市民游客实地进行古树研学,树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理念。
镜头二
志愿者守护古树名木平安过冬
“我小时候就吃这棵树上的果子,现在它年纪大了,我要好好守护它!”老苏州陈霞住在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多年,去年她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社区“树”细胞党组织成员。“树”细胞党组织的成员不畏严寒,每天坚持对社区范围内的9棵古树名木进行巡查。
“天冷,雨水又少,这种天气古树的树干很容易开裂,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巡查,这样才能放心!”现场,陈霞一边记录古树的情况一边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入冬以来第56天对古树进行巡查了。
据悉,自中街路社区“树”细胞党组织成立以来,辖区内的古树名木便有了专业的“护树小分队”。成员们针对古树如何安稳过冬专门开会讨论,还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通过“四个一”工作法,即“一树一档,一人一巡”的方式,对9棵古树名木建立冬日专属巡查档案,确定养护专属责任人,并以责任人为基础成立冬日古树巡查小组,每日定时进行巡查,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和动态信息,让后续管理有迹可循。“一旦在巡查中发现古树生长问题或安全隐患,专属负责人会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处理。”陈霞说道。
镜头三
专业养护单位延续古树文脉
姑苏区绿化管理站管理范围内,现有挂牌古树609棵,涵盖银杏、桂花、香樟、罗汉松、黄杨等品种,树龄最长的一棵是位于文庙内的古银杏,挂牌树龄已经842年。“古树寿命长,经受过极端天气考验。冬季低温虽不易直接导致其死亡,但会造成枝叶受冻、干裂坏死等现象,昼夜温差还容易造成古树长势衰弱。”姑苏区绿化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树名木的冬季养护工作不容忽视。
“冬季大风、降雪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导致古树枝干折断甚至整棵倒伏,所以我们会对一些主干倾斜或存在空洞的树木,实施树体的预防保护措施,设置保护牌、围栏并对支撑进行加固。遇到下雪天,我们会及时清除枝冠上的积雪,修剪整理过密的树冠枝条,减少树枝被积雪压断的风险。”该负责人说道。
姑苏区绿化管理站还对古树名木开展常态化的病虫害检查与防治工作,并在古树根系的周边进行松土、施肥,保证来年树木生长有充足的养分,“希望通过大家的实际行动,让一棵棵古树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和谐共生,不断延续古树文脉,把古树名木打造成亮丽的城市名片。”
摘自2024年01月12日《姑苏晚报》记者 王可 通讯员 秦佳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