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3-12-31 阅读次数:】
激发消费潜能,提升消费热度
今年,人民路沿线资源盘活、老宅活化的好案例、好方案频出——
的士大厦签约打造蚕桑丝绸产业研发中心,原苏州阀门厂改造为国投宝原健康养老综合体;老邮政大楼打造为苏鲲科技产业园,坤元广场改造为坤源市集……这不仅激活了人民路新的商业活力、新的发展机遇,更为古城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也为全市的载体更新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人民路是纵贯古城南北的主干道,也是展现古城保护成果、经济发展成效、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窗口。以人民路为原点,姑苏古城诗与当下兼具,现代与古典交融的画卷徐徐铺展。姑苏区平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袁硕旻表示,该街道将对照“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的职责使命,立足古城资源禀赋,进一步强化属地意识、压实属地责任,主动担当、主动担责,将古城“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优化古城空间利用,构建“点、线、圈、面”的空间格局,融合文商旅多样功能,织造人文与经济发展“双面绣”,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古城景观风貌与现代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走出一条新时代“平江路”。
以点破局 盘活载体
谋求全新发展空间
近日,位于人民路1965号苏州丝绸文化创意园内的“莨丝集”丝绸生活馆开馆试营业,与园内钱小萍宋锦坊、锦忆丝绸、红馆旗袍、华帛丝绸、王艺绣旗袍等苏州丝绸知名企业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形成产业集聚,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苏州丝绸文化创意园,是创元集团子公司苏州工艺丝绸有限公司在原苏州绸缎炼染二厂旧址进行资产提档升级改造而成,是姑苏区打造的首个丝绸文化创意园,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走进丝绸文化创意园,触感柔顺、色彩艳丽、薄如蝉翼的丝绸给人以淡泊宁静之美。据该创意园运营方、苏州工艺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霞介绍,目前创意园招商率达90%,入驻企业主要为丝绸文化类和创意设计类企业。随着人民路沿线丝绸产业发展,“丝绸带”的辉煌也将带领人们再次领略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和博大精深。
今年以来,人民路沿线载体的盘活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破解古城内空间资源制约难题,着力推动产业焕新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干将路至平齐路段,在平江街道驰而不息地攻坚推动下,阶段性成果频传:察院场苏鲲新能源汽车展示中心3D大屏建成点亮,不断吸引着往来人群驻足围观;5月森涛比亚迪正式开业,截至11月底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已超6000万元;国内首家万豪国际旗下AC酒店于年初在人民路1585号正式亮相;人民路2041号金中饭店已明确盘活路径。
截至今年12月底,平江街道已累计盘活闲置载体面积42833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坤元广场、新世纪大厦、大成商厦、原创元数码资产、六六视觉厂房、太监弄31号美食大观园6处盘活资产为1000平方米以上载体,业态涉及商贸业、餐饮业、科技、文化等多个行业,为辖区产业发展积蓄了发展动能,进一步推动商圈业态焕新和载体盘活升级。在平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潘家栋看来,盘活载体资源高效利用,是释放古城发展空间、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古城产业能级的一项重要举措。平江街道点上突破、线上发力,积极盘活辖区闲置资产,破除空间资源制约,做优存量资源,做大增量资源,以存量盘活谋求发展增量,提升综合效益产出,激发古城经济发展活力,已促成钱伯煊故居、人民路上久楷宋锦展示中心、观前街·开元里街区等项目签约开工,京东电器人民路店开业,中张家巷27号签约盘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张家巷29号、钱伯煊故居和洁园三处老宅金融总部已累计产出经济贡献达9000万元,入驻以来累计贡献税收超2亿元。老宅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古城内高质量产业集聚的强支撑。
线面成势 靠前服务
助推企业落户扎根
这两天,仁恒仓街的新晋网红“下腰女孩”,以其大胆鲜明的橙色上衣和红色波点裤装扮,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下腰女孩”苏州首展撞上相门古城墙灯光首秀,让这个全新的商业广场热度直线攀升。据统计,这个周末仁恒仓街已吸引超10万人次打卡。
七年磨一剑,从立项初期就让全城期待值拉满的仁恒仓街,经过七年的筹备积淀在今年9月28日正式开园。据苏州仁恒仓街招商总监黄桃介绍,作为苏州首个开放式街区重奢购物中心,由地上低密度现代园林开放式街区及地下三层建筑群的构成,呈现出一个包括高奢零售、艺术和文化空间在内的世界级综合体,市民、游客可以在这处充满活力的街区中尽情享受自由游逛之感,一步一景,惊奇漫步。
据了解,为抢抓“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红利,切实保障仁恒仓街如期开业,在项目开业筹备阶段,平江街道紧盯项目进展,主动担当属地责任,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召开现场协调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全方位保障和服务好项目方。
“我们店赶时间开业,得知当场就能领取营业执照,马上就来办了,现在的服务实在是太给力了!”苏州一石二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汪珺玲开心地说。据悉,在临近仁恒仓街开业前夕,商圈内几十家商户需要加急办理营业执照。在了解该诉求后,平江街道联动姑苏区行政审批局,主动联系仓街招商部门团队,安排工作人员及“平易办”帮代办服务管家,在商业广场开业前的每周一、三、五在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营业执照“上门办”服务,不仅变“市场主体先申请,审批部门后办理”的被动式服务模式为“想在前、做在前、跑在前”的主动式服务模式,而且还邀请了姑苏区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的帮代办专员到现场提供金融相关服务。此次现场办理营业执照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我们通过开通小型工程施工备案绿色通道、提供营业执照‘上门办’服务、惠企政策‘一对一’解读、研判交通疏导方案及环境提升方案等,从建设施工协调、商户招引落户、企业政策服务、交通停车疏导、周边居民协调等方方面面护航仁恒仓街顺利开业,身体力行地诠释了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平江街道党工委委员张一丹说。
集链成圈 提质增效
千年商贸文化多点开花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超200万人次来到平江路和观前街。其中,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13.38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上升144%,其中10月1日最高客流量达17.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观前商圈累计接待客流10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13.5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上升62.7%。
“商圈+景区”活力持续迸发的背后,是一家家企业、一个个商户的积极创新与不懈努力,这也离不开属地党委、政府点面结合、精准施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孜孜以求。
“在空间资源制约打破之后,如何让活起来的载体‘火起来’,让企业和人才‘留下来’,提质增效,赋予他们源源不断的有生动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江街道经济发展服务处处长卞玮佳介绍,为认真贯彻市、区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服务要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服务新生态,进一步加强基层企业服务能力,打通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11月,平江街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街道为主阵地,依托街道经发处、招商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街道企业服务中心。该中心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挂牌实现实体化运作,依托现有行政审批专窗,设置“一窗受理、一门办结”惠企服务专窗,主要负责问题诉求受理、涉企审批咨询、政策解读宣传等事项,确保企业服务“零距离”。
同时,该街道通过组建企业服务“小分队”,落实领导联系企业挂钩走访制度,向企业宣传解释有关政策法规,提供业务协调、办事指引等服务,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帮助解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大小问题,做实平江街道“平e”营商服务品牌,营造“办事容易、企业满意、市场获益”的良好营商服务环境,打通对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中长期“融资难”问题,该街道积极联合姑苏区发改局(金融办)、银行等推出助企金融“服务包”,针对性提供发展贷款、信用服务、数币交易等多项金融服务,纾解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让企业留下、留稳、留好,更关键在于让企业中的人才安心、舒心、放心。为打造产才融合的人才环境,平江街道聚焦产业创新集聚建设和古城保护发展,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打造“平江SOHO文创人才街区”。以人才管家团为抓手,坚持“引育留用”方针,放大现有政策优势,辅以属地社区、产业园载体、特色人才驿站、公共活动平台等各类载体资源配合,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推动街区配套集聚,开辟人才交流发展窗口,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驻,形成人才会客厅,打响“平江@才”服务品牌。
接下来,平江街道将持续强化“周调度、月跟踪、季复盘”的经济工作调度机制,落实“管家式”百强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实时跟进企业动态,加强企业走访服务,护航权重企业、项目平稳运行和发展。同时树牢“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加快制定招商计划,全力以赴抢项目、抓落地,突出营商服务、特色载体、人文资源等优势,并以老宅活化利用为重点,实现高端化“建点”目标,将古建老宅资源密度,有效转化为经济浓度、文旅热度、产业强度,为古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摘自2023年12月31日《苏州日报》记者 李浛芃 通讯员 李佳 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