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3-06-15 阅读次数:】
近日,在位于32号街坊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施工现场东侧,名城集团更新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块边款带有铭文的金砖。经过专家鉴定,这块金砖可能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制造,上面刻有“江南苏州府知府刘慥、署知事卢师武管造”“金砖”及“长一尺七寸、宽一尺六寸”的字样,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物。
据悉,江苏按察使署旧址地处姑苏区沧浪街道道前街170号,自明代以来就是官衙重地。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谳狱的官吏,为朝廷三品大员,俗称臬台。清雍正八年(1730),江苏按察使自江宁迁苏州,改明代兵备道署为提刑按察使衙门。该建筑群东临养育巷、北靠瓣莲巷、西接剪金桥巷、南朝道前街。
金砖上署名的刘慥是乾隆年间有名的能员干吏,字君顾,号介亭,为云南永胜清水人,纳西族,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参编国史《大清一统志》。刘慥先后出任四川顺庆府、重庆府、山东曹州府、江苏苏州府知府,以及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并且署理山西巡抚,官至文职二品,时人称其“刘藩台”。
清乾隆十六年(1751),刘慥署苏州知府,大加整顿官场的不良风气、严肃官员的戒规,在整顿吏治方面成绩最为突出,深得民心。江苏督抚赏识他的清廉及才能,上奏朝廷推荐他为“镇扬道监司”。而另一位署知事卢师武为浙江龙泉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曾任娄县(属松江府辖)知县。
目前,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已对金砖进行了妥善保管,并研究在未来的按察使署二期建设中,将其妥善利用,更好地在32号街坊更新改造中凸显历史文化的价值传承。
摘自2023年6月15日《苏州日报》记者 陈兆帅 通讯员 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