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5-13 阅读次数:】
近日,位于山塘街504号的原亚细亚影视基地完成改造升级,化身“山塘三里半”特色文旅空间,以全新姿态向公众开放。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新地标,以北宋王安石与苏轼所作的“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对联为灵感,通过空间焕新,注入文创、餐饮、数字非遗等各类新业态。
为全面提升山塘街区品质、打造七里山塘文旅盛景,姑苏区虎丘街道近年来以文化浸润、以项目推进,积极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元素,全面还原枕河人家的市井烟火气,提升山塘街品牌价值,将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市民游客心目中的苏式生活体验地、文旅融合新高地、全域旅游目的地。
打造苏式生活体验地
华灯初上,在山塘三里半,“大冰的小屋”的暖光准时亮起。这是一家从云南走到江南水巷的民谣酒吧。驻唱歌手在演唱原创民谣时,时不时穿插评弹小调。三弦与吉他的对话,演绎着古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
在智慧非遗空间,精心修复的郁家祠堂化身为展示姑苏传统工艺的智慧展厅。步入其中,一幅动态的《数字山塘胜景图》映入眼帘,卖花阿婆悠扬的“栀子花、白兰花”叫卖声通过三维技术萦绕耳畔,让人仿佛穿越回旧时的街巷中。“智能织布机”前围满了市民游客,体验者只需推拉操作杆,红外感应系统便能立即捕捉动作,AIGC技术同步解构缂丝、宋锦等传统纹样数据,在巨幕上生成专属纹样。“在这里,非遗不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我居然亲手‘织’出了带有个人风格的云锦图案,太酷了!”来自厦门的游客席女士兴奋地说。
近年来,姑苏区虎丘街道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对街区进行“微治理”“微靓化”“微绿化”,以山塘街为轴线向两侧纵深推进,通过街巷美化项目、科技赋能项目,以及相关立面景观提升工程、沿河亮化工程等,优化山塘街、星桥浜、星桥湾等重点区域的旅行体验,使七里山塘真正成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作为《激战江南》等多部热播剧的取景地,亚细亚影视基地拥有大量明清、民国风格的建筑群。此次改造保留了原有建筑结构,通过“修旧如旧”完成功能重构,实现了从影视基地到沉浸式文化空间的成功蜕变。
踏入街区,仿佛掉进老电影的慢镜头,在1930年代风格的路灯下,“如意珠宝行”“开化寺大旅馆”“华琦化妆品”等招牌处处透露着民国范儿。最引人注目当属街角的“锦笙旗袍店”,这里陈列着数百套精心复刻的民国服饰,从绣有苏绣缠枝莲的月白真丝旗袍,到藏青色竖领长衫……每一件都还原了当年的工艺细节。游客换上这些服饰,便即刻化身老电影里的主角。
漫步在山塘街的青石板路上,一座座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古宅老宅,也化作游客体验的鲜活载体。郁家祠堂飞檐下,苏绣大师指尖翻飞,将花鸟山水绣入绢帛,演绎非遗技艺的精妙;玉涵堂明代厅堂内,运河非遗展陈借助AR技术,让千年漕运盛景在光影流转间重现。虎丘街道合山塘街传统苏式文化底蕴,在文化挖掘和主题概念上推陈出新,开发了诸多特色文化游览路线,串联山塘街、留园、西园寺等景点和重要点位,邀请市民游客根据地图指引,亲身感受一场场全方位、多角度的文旅盛宴,也实现对街区历史文化遗产、滨水景观风貌、水乡风俗民情、现代商业载体的“串珠成链”。
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当山塘街的青石板路还挂着露水,朱新年点心店的汤团已经在沸水里浮沉,龢记的蟹粉面摊前,师傅正将金灿灿的蟹粉浇在面上……这是虎丘街道打造的市井早餐集合品牌“山塘早点来”,让深藏巷弄的苏式早点走出“深闺”,成为游客打卡山塘街的重要一站。“山塘早点来”品牌中,不仅有朱新年点心店、万福兴糕团店、荣阳楼等老字号,还有陈小鹅、范福记、龢记·蟹粉面等特色美食。
从“吃住行”到“游购娱”,如今的山塘街正在构建全域旅游生态。虎丘街道多措并举创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推出一站式全域旅游服务。街道助推苏州首座沉浸式垂直人文商业空间“海市山塘”项目运营,将苏式生活浓缩在垂直商业空间里;打造烟火气十足的市井早餐集合品牌“山塘早点来”,擦亮 “舌尖上的山塘”名片;加快培植古运河畔文商旅融合,水陆并行的独特格局催生了“水陆双线”游览模式——乘摇橹船笃悠悠感受苏式民居,上岸后逛非遗市集,累了便在临河茶馆嗑瓜子看风景,一日间可尽览姑苏百态。
“我们不是在‘造景点’,而是在‘续文脉’。”虎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保留建筑肌理,激活文化基因,让老街区彰显新功能。“当年轻人愿意穿着汉服来听评弹,当孩子们在智能织布机前惊叹非遗魅力,我们就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共情点。街道将继续以‘微更新’撬动‘大传承’,让山塘街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要流淌着鲜活的文化血液。”
摘自2025年5月13日《苏州日报》记者 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