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6-04 阅读次数:】
青绿色的外壳,摆动的蟹钳,大大的蟹眼跟随音乐颤动,花灯活灵活现似有了生命一般……今年3月,一条视频的发布,让精于花灯制作的80后小伙徐海罡为人熟知。近日,徐海罡开设的直播间里粉丝破了50万,越来越多的网友留言,想要更近距离地了解传统花灯制作工艺。“刚开始直播时只有几个人看,我想室内的直播情景比较有限,于是就来到园林、步行街,没想到还真有效果。”徐海罡说。
运营账号的时间里,徐海罡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帽饰,拿不同的花灯,为观众们带来更多新鲜感。一次次直播的火爆,让他意识到网络平台传播花灯技艺的潜力,“我自己研发的工具包很快就会上架,这样就能有更多年轻人接触并喜欢上这项传统手工艺。”如今,他还会尝试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喜好,把传统花灯与《凡人修仙传》等动漫、游戏相结合,还原各类打斗场面、人物造型等,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昆剧、剪纸、皮影……越来越多像徐海罡一样的文化传播者用直播的形式重新构建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结,也塑造了一种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全新消费场景。“这是咱们家的爆款,一款平裁的旗袍,前后是一片布,没有拼接工序,直落落地垂下,垂坠感特别好。穿上它你就是苏州最嗲的小娘鱼。”晚上9点,“挽苏国风”凤凰街店的店长虹雨正在为稍后的直播做功课。今年,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服饰在古城刮起了一阵“最炫民族风”。虹雨紧抓十全街、网师园等出游场景的假期人流高峰,组建起十几人的直播团队。目前,该店铺已累计超260万粉丝,最多一次超2万人围观抢购。主播把店内的产品样式、穿戴效果等即时直观地展示给观众,并辅以极具吸引力的“直播特惠”,这种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消费模式正在十全街区日渐流行,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欢迎。
在竹辉商厦“天工艺品非遗手工艺直播产业园”内,各大直播平台、MCN机构汇聚了一批专业的运营团队,为直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加快直播与非遗的融合发展,产业园以手工艺全产业链为核心驱动,依托“匠心严选老杨”核心IP,打造“匠心严选”供应链体系和“百工百匠”体系两大资源库,门类涉及茶器、竹艺、金工等,目前已拥有千万级矩阵传播流量。同样,落户锦帆文创园的苏州隆鹊丝绸有限公司,也运营着直播账号,以直播方式向消费者展示中国丝绸·宋锦,通过直播消费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长红除了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还得益于流量IP的塑造和多样化内容的输出。不久前,由姑苏区委网信办、双塔街道联合举办的“网遇姑苏 视见未来”——姑苏区本土“网红”孵化营在十全街无二空间艺术馆开班。据了解,本次孵化营为辖区短视频爱好者和发烧友搭建了一个学习拍摄、剪辑、运营等专业知识的平台,通过现场演示、理论讲解、技巧提升、实操训练等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教授大家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和运营自己的短视频IP,助力各类账号正向生长,打造有影响力的姑苏“网红朋友圈”。
摘自2024年06月04日《苏州日报》记者 严松 通讯员 周筱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