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4-02 阅读次数:】
在传统制造产能中,中小企业往往较难获取到全球订单。在姑苏区,有一家企业却善于破解这一难题。这家名为海智在线的中间品贸易平台企业诞生于上海,开创了国内首家一站式非标零部件采购及关键部件交付的新服务模式,2021年落户位于苏州火车站北广场的世界贸易中心。在这里,海智在线依托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招兵买马、快速拓展业务,不断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幅提升供应链整合的效率和能力,去年平台订单同比增长43%,撮合成交金额达200亿元。
近年来,姑苏区平江新城以培育数字经济、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三大经济增长极为抓手,以苏州火车站周边业态提升、人民路沿线总体更新等区内重点任务为目标,大力推动“站产城人”深度融合,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潜力足的科技创新企业,都市科技不断集聚,产业载体拔节生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加快融合,为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姑苏路径”拓展新的增量、贡献新的动能。
向“新”进击 新兴产业抢位成长
新质生产力呼唤“创新型服务”。苏州是制造业大市,姑苏区是服务业腹地,要实现“苏州制造”与“江南文化”的双轮驱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高度融合,离不开集聚一批提供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除了海智在线,平江新城还聚集了迈艾木、木白科技、埃弗迪物流等多家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军人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起立足大市核心、辐射长三角的产业集群生态。据统计,平江新城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量已增至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3家,初步构建起立足大市核心、辐射长三角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生态。这些企业以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驱动,推出优化生产流程、增强供应链柔韧性的软件产品或平台服务,帮助制造业客户尤其是离散型中小企业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陆续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重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上云服务商等资质,既催生了产业新业态,又积蓄了发展新动能,更推动了新城整体产业结构由传统向创新的换挡转型。
据平江新城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张健介绍,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平江新城不仅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路线图,陪伴企业一步一个阶梯成长,还悉心辅导企业申报各级专项奖励,帮助企业在创业初期就获得各类资质,从而走上业务拓展和融资扩张的“快车道”。
以“智”提质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不久前,苏州市“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公布,一家在姑苏区深耕8年的企业江苏智来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入选。该企业通过打造5G安防云平台、线上社区服务平台,为城市更新与保护提供数字化支持。据企业创始人夏敦申介绍,目前云平台接入的各类物联传感设备超5万台,为各类工厂企业、历史文化街区、文控保建筑、商贸综合体等单位的安全保驾护航,并为政府综合治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夏敦申不由感慨乘上了“数字+”转型的“风口”,从一家普通的安防保安公司,在内外驱动与区街协同服务下,迅速成长为一家技术驱动、数字赋能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奖后不久,他决定将公司改名为“江苏智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投入更大力度进行科技研发,在智能化平台开发应用领域不断开拓。
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平江新城成长的企业,除了像智来数科这类技术服务型企业,还有不少乘上“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等东风的贸易型企业,在姑苏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平江新城这片以楼宇经济为名片的土地上,载体建设永远是进行时,继去年推出‘苏新家园’楼宇联盟后,今年我们还将加大载体盘活和业态提升力度,将区位优势、空间优势尽最大效率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发展提供优越环境。”平江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叶涵这样说。
因“地”制宜 空间释放生产力
产业用地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未来,是探索姑苏造血能力的关键路径,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3月1日,占地面积52.52亩的平江新城首块M0用地由联东集团竞得,这是姑苏区今年出让的首块M0新型产业用地,也是联东集团在姑苏的第二次执笔落墨。该集团负责人姚忠对此信心满满:“平江新城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城市中心,对于高科技企业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更大,也意味着项目的整体产出更令人期待。”
在联东集团的大布局里,平江新城这块M0用地可以称得上“棋眼”。该集团将依托市域交通干线和苏大附一院,打造医疗大健康产业创新基地,落地一批先进医疗器械、生物制药、CRO后服务项目,通过就近布局临床创新实验和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打通“孵化-转化-市场化”闭环,构建区域要素联动、创新资源协同、产业链耦合的“一号产业”新蓝图,这也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前方,是轰轰烈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趋势;后方,是靠谱营商环境与扶持政策的信任感。平江新城党工委书记何强表示,接下来,平江新城将加速软件信息、医疗、金融等经济增长极建设,加快剩余产业地块开发利用,着力增强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围绕“中心+”“文化+”“数字+”推动“新城反哺古城”走深走实,通过构建新业态、挖掘新动能、汇聚新活力,让创新要素在姑苏充分涌流,令新质生产力在姑苏竞相迸发。
摘自2024年04月02日《苏州日报》记者 李浛芃 通讯员 付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