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3-11-07 阅读次数:】
在一台上海牌缝纫机前,戴着老花镜的“苏妈妈”双脚踩动踏板,熟练地裁剪布料、穿针引线为居民服务。近日,在姑苏区金阊街道白莲社区“蛮灵格”便民驿站,居民们带着家里的衣物、生锈的刀具前来缝补保养。一系列家门口触手可及的暖心服务,让他们脸上笑盈盈的……今年以来,金阊街道着力推动党建引领“三圈六型”社区分类治理体系建设,梳理开放式街区社区、商圈型社区、动迁安置社区、普通商品房社区、老新村社区、混合型社区6种类型社区,突出党建引领、科学分类、需求导向、靶向施策,满足多元化需求,在感知民情、保障民生上见真章,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学分类,建立社区分类治理模式
金阊街道根据社区区域特征等不同特点,全面梳理辖区29个社区类型,在白莲、中街路、石路等三个示范样板社区的引领带动下,建立社区分类清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中街路社区作为“开放式街区社区”建设样板,充分结合地缘特色,紧贴时代特征、文化提升,组建了多个“树”细胞党组织、“井”细胞党组织和“可观可感”的街巷走读活动。辖区内的“五街十巷”在“巷管家”“XUN巷人”等队伍的带动下,实现小巷微更新、微改造与微提升,让街巷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石路社区作为“商圈型社区”建设样板,打造集学习、休息、服务、咨询、宣传于一体的“暖新”驿站和丰富多彩的“暖心”活动,让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彼此熟悉、相互学习。针对商圈商户、快递外卖员、上班族等群体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社区开办商圈爱心暑托班,并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主要载体,实现党建与商圈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白莲社区作为“老新村社区”建设样板,成立“海棠莲心社”党建联建队,联合姑苏区城管委第一党支部,为三元二村所在的109个单元楼道雨棚“减负”,开展地毯式清理和雨水管疏通工作,为居民的日常出行保驾护航。社区还通过“把脉”“问诊”“开药方”切实解决老新村物业引进、大树“吐棉絮”、家门口上新幸福晾晒场、锈蚀立柱“披”新衣等一系列居民的急难愁盼……让“旧地”展新颜,构筑新时代居民生活“幸福圈”。
需求导向,构建精细服务阵地
“这里能让我们休息落脚,在忙碌的工作中放松一下,真是太好了!”昨天,“美团”外卖员张强在石路社区“海棠加油站”休憩时欣慰地说。近年来,金阊街道打造“5分钟海棠服务圈”,让党员群众可以在平均5分钟步行范围内,找到党组织提供的暖心服务。街道还因地制宜建设了2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2处“海棠加油站”,在楼宇产业园打造了3个“海棠服务站”,在网格建立29处“海棠民情站”,构建全域党群服务体系。街道还对照“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服务标准,推动各条线各领域服务资源向中心集聚集成,进一步整合条线惠民政策、利民服务,努力实现“一室多用、集中服务”,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精细服务。
为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破解“上班族”上下班时间和社区工作时间重叠、居民业务“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等问题,金阊街道在辖区推行“错时服务”模式,紧抓服务“时间差”,做到为民服务“不打烊”,优质服务“无阻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统筹推进中街路社区、石路社区等6个社区的“周末社区”建设,通过延长服务时长、拓展服务功能等,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办事需求;同时,依托为民服务经费,组织实施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和“海棠连心千家万户”微项目,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靶向施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金伯伯,这是我用小火慢炖3个小时特别为您做的酱汁肉,又弹又嫩,适合你们老年人的牙口,您尝尝看!”近日,金阊街道环秀社区“海棠先锋”志愿者周群特别做了一道酱汁肉,送到独居老人金亨理家中。“感谢你对我的关照,让我觉得自己虽然独居,但并不孤独!”金亨理如此感慨道。
为了给辖区孤寡、残疾等弱势困难群体提供点对点的精细化服务,金阊街道通过让“海棠先锋”结对相应人群,定期上门走访慰问,以“一人一案”的方式,实现对弱势人群的精细化关爱。
据悉,“一人一案”中详细记录了个人基本信息、是否独居生活、主要疾病情况、每月帮扶记录、解决问题情况等。海棠先锋通过每月持续跟踪,强化落实“源头发现困难——合力解决难题——亲情反馈居民”的全流程处置机制。同时,街道社区汇聚共驻共建单位、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建立“治理资源库”,海棠先锋利用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反馈大事难事,推动需求匹配、项目认领,截至目前已助推解决路面修补、墙面维修等微更新、微改造实事70余件,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摘自2023年11月7日《苏州日报》记者 王可 通讯员 曹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