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2-01-04 阅读次数:】
近日,在姑苏区沧浪街道,为期3天的党建项目集中评估会在居民代表们的圆桌反馈中拉下帷幕,各个项目负责人以此次“大检阅”为契机,展现了2021年各社区党建项目的成效与风采。“项目充分对接了服务对象需求,活动内容体现了‘居民定制’,成效也比上一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2020年、2021年连续2年的评估评委,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陈红霞对去年的党建项目给予了较高评价。
据了解,2021年,沧浪街道重点围绕古城保护更新、江南文化传承、周末社区、民生小事等方面深入开展项目活动,以精准化、品质化、实效化为标准,在辖区21个社区共计开展80个项目,举办活动1490次,打造了49处“小巷红韵”服务阵地点位,受益居民25186人,服务居民66948人次。专业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党建项目居民满意度达95.94分,相比上一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开展精准化服务
按群众需求“定制”服务内容
每周一上午9点半,在道前32号街坊的“小巷红韵”24小时共享空间内,数十位居民整齐地排着长队,等着党员志愿者王要红磨刀。“王师傅手艺很好的,被他磨过的刀就像新买的一样”“刀钝了,扔了不舍得,这个服务很受我们老年人欢迎。”排队的居民对这项服务都竖起了大拇指。据悉,道前社区党委通过前期需求征集,了解到辖区内的居民有系列便民服务的需求,便主动链接资源,寻找辖区内的“能人”,打造“小巷红韵”服务阵地点位,在此提供理发、维修家电、量血压、法律咨询等服务。
和道前社区一样,2021年,沧浪街道各社区党委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海棠心愿箱”等平台收集居民需求,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服务的方向,链接各方资源,在党建项目中让居民的愿望一一实现。“2021年,街道搭建平台,组织相关部门、共建单位、辖区企业、行动支部、居民志愿团队共计258家认领、承办、推进社区党建项目落实。”沧浪街道组织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反映较多的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的需求,街道统筹经费成立“沧浪民生快车道”项目,着力推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服务功能、基层治理提升,让一批“老小区”焕发了“新活力”,也进一步打造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打造品质化项目
让“项目管家”服务实现全覆盖
近日,桂花社区“金桂齐享 睦邻共建”项目获得了优秀项目的称号,这让整个项目团队都十分高兴。项目负责人石翠先表示,该项目在2021年初街道项目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被选为特色项目,之后就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项目督导在项目开展中为我答疑解惑,教授我与景区联动的一些活动设计思路,带领我一起突破项目中遇到的瓶颈。此外,项目运行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有专门的‘项目管家’为我答疑解惑,感觉心里很踏实。”
据悉,近年来,沧浪街道针对党建特色项目,安排“一对一”督导服务,还邀请了高校专家、社会组织项目主管、专业领域学者等成立“红色智囊团”,做精质量策划,全程参与社区需求征集、召开资源对接会、优化设计、举办路演大赛、开展“雏雁工程”能力提升计划等环节。与此同时,沧浪街道将日常党建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与分解,成立“海棠卫士”质量管理队伍,由5名日常质管人员负责街道80个社区项目的日常监管、评估、反馈工作,确立过程控制标准。充分利用项目网上平台,通过数字赋能项目过程管理,提效项目运营,评定活动成效,公布评级结果,正向激励优秀项目承接方,并对评估发现问题督促改进。“有了两支专业团队的双双把关,项目品质有了保障,居民们享受的服务也更精细更贴心了。”石翠先说。
追求实效化反馈
请居民群众“组团”为项目打分
2021年12月20日,沧浪街道“我最喜欢的项目”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投票,截至目前,居民累计线上参与达5.4万人次,其中获得5505票的“hello 奋斗者”项目位居第三,受到了居民的热捧。据悉,该项目由竹辉社区牵头,定期组织辖区产业园内的奋斗者们、产业园运营方举办交流活动,在促进双向沟通的同时,也鼓励产业园内职工利用周末时间回到社区、服务社区。“我们在做结项评分时发现,大家给这个项目都打了高分。居民原来与产业园里的企业没有接触,现在这些企业里的技术人员定期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通过项目拉近了居民与辖区企业的距离,激活了‘熟人社区’的内在动力。”项目负责人蔡鞠说道。
2021年,沧浪街道各社区党委以居民“表情包”作为评价尺度,加大受益居民的话语权。每年年初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资源对接会”,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对接会,与社区党委书记一同挑选意向承接方。承接各社区项目的社会组织全部以路演形式,按照1:3差额由居民当场打分投票决定。“项目开展中,我们还定期推送活动预告,各项目承接方根据居民的报名、打分等情况,动态调整活动形式。”沧浪街道组织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中期与结项环节,还扩大居民的参与面,例如2021年评估会共计49名居民代表到场打分并畅谈感想,线上征集到400余份意见与建议,街道组织专业第三方整理后反馈给承接方进行改进。
摘自2022年1月4日《苏州日报》 记者 严松 通讯员 张鲁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