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3-12 阅读次数:】
一是共建共享,做优科普“中央厨房”。构建科普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拓宽社会化参与渠道,推动古城更多优质科普资源“潮”起来、“燃” 起来、“传”起来。2024年,全市首个科普场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姑苏区智慧科普云平台上线,古城首个园林式科普教育基地—兰当代艺术馆建成开放,苏州名人馆入选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区新增苏州祥韵牙雕艺术馆、苏州市航空文化与航空模型科普馆等5家科普场馆,区属科普教育基地增至50家。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苏州苏糖茅台文化体验馆、苏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科普教育基地、雷允上中医药文化体验馆、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自然探索园等7家科普管理服务示范基地全年举办科普活动794场,线上线下活动参与人次41.1万,接待入馆观众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1.3%,抽样调查观众满意率98%以上。一批科普特色活动和优秀团队出圈出彩,双塔街道宏葑社区“智慧助老”智能手机培训活动获评江苏省第36届科普宣传周优秀活动,区青少年宫“行走姑苏 研习传美”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普研学线路一等奖,青年教师钱晨入选“江苏省科普领航员”,区科协获评“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二是多元赋能,做精科普“创意工坊”。聚焦公众科普需求,延伸服务触点,充分发挥新技术带来的丰富场景应用和体验优势,解锁科普“流量密码”,推动科教服务迭代升级,科普项目持续上新。申浪信息科技“数智安全体验馆”已于今年2月投入使用,苏州首个集文化传承、技艺创新、品牌推广与体验互动于一体的“老萬年”黄金科普馆将于今年4月建成开馆,元澄科技展厅、姑苏区老年大学“银龄科普健康驿站”、红蚂蚁家居科学探索博物馆等5个新建、升级改造项目也将于年内竣工,《花开苏州-桂花篇》、《土豆杀手的奇幻漂流》等一批优秀原创科普视频、读物即将推出,祥韵牙雕非遗文化科普直播间、科技人才亲子地质科普研学、“科学家精神”姑苏校园行、第十七届苏州家庭机器人大赛暨长三角地区家庭机器人邀请赛、第八届长三角地区科普漫画大赛等20余项品牌科普活动也将于年内陆续开展。
三是同心同力,做实科普“幸福场景”。拓宽科普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质赛道”,成功实施大龙港社区科普画廊新建、新康社区院士“星光长廊”改造、新郭社区便民“暖心长椅”设置、“口袋健身公园”修缮、“科学家精神”书屋建设等10个惠民“微实事”项目,形成一批科普助力基层治理的特色“点位”。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同心同力”推动“共治共享”,助力社区打造更多可感可及的科普体验“幸福场景”。主动认领吴门桥街道新郭社区官庄前花园小区居民“社情民意日”期间提出的“微心愿”,启动实施姑苏区首个以绿植科普为主题的社区共享花园“微改造”项目,铺设园艺路径,设置绿植科普插牌,种植花灌木、地被草坪500平方米,为小区“裸土”披上生态“绿衣”,不仅让自然科普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也为社区增添了一个集党群互动、议事协商、邻里交流、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睦邻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