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4-15 阅读次数:】
为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有效干预治理校园欺凌,近日,姑苏区检察院自主研发“校园欺凌线索举报平台”,与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强化信息协同,同步深化涉校园欺凌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工作,实现校园欺凌事件早期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干预的无缝对接,以能动履职照亮校园“隐蔽的角落”。
一是线索举报“一键直达”,实现校园欺凌预警。在姑苏检察微信公众号内嵌“校园欺凌线索举报平台”板块,举报人可通过匿名或实名途径将欺凌相关信息、图片、视频等,直接提交给检察机关,系统对于举报者信息严格保密。明确欺凌行为界定,初步排查校园欺凌苗头倾向,及时通知相关学校开展调查核实、制止事态发展。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经由分管领导审查后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必要时派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同步做好涉案当事人及其家长的心理疏导、教育等工作。
二是建立协同分级处置机制,形成线索流转闭环。以定期联席会议形式,强化线索调查会商研判,推进欺凌线索转化。联合苏州公安姑苏分局、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姑苏区妇联等单位,建立校园欺凌分级干预机制,将欺凌行为划分为一般欺凌行为、严重欺凌行为和犯罪行为将欺凌行为三种类型,分类施策、精准干预。对一般欺凌行为,由学校以家校合作方式教育引导涉事未成年人,教育部门跟进后续发展,防止事态升级。依托举报平台建立校园欺凌线索流转处置“总台账”,全程记录受理、分流轨迹,后续处置情况。检察机关依托行政检察职能,对校园欺凌线索处置中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怠于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三是同步深化涉未公益诉讼,完善校园欺凌治理。健全内部联动机制,依托该线索举报平台,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案件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校园管理、教育行政监督管理等方面问题和隐患,以检察建议形式监督相关部门落实后续整改措施,筑牢校园“防火墙”。严格推进强制报告制度落实,对线索处置中发现的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相关责任人,及时将线索移送相关部门进行问责处理。建立和完善未成年被害人保障机制,综合心理干预、经济救助、法律援助、转学安置等多元保护手段,帮助受害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抚平心理创伤。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能,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主题讲座、法治课堂等形式,普及校园欺凌的定义、危害和法律后果,帮助中小学生避免成为“受害者”,更拒绝成为“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