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6-26 阅读次数:】
近年来,姑苏区以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建设为抓手,建立了政府主导,民卫、综治、公安、残联等多部门和各街道共同参与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逐步完善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排查、信息交互、病情随访、社区康复等综合管理机制。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殊的家庭照护现状和就医治疗需求,落实以下三项举措: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兜底保障。推进低保扩围。根据市级部署,完善精残家庭在申请低保救助时的收入核算办法,推进实施“单人保”政策,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低收入家庭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放宽。自2023年实施至今,新纳入低保救助的精残家庭共50户。保障应收尽收。依托市慈善总会项目,为辖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精神病人提供“慈善病床”80张,给予其一定程度的住院费用减免。对于确无支付能力,但需住院治疗的非低保患者,经街道核实后,由区级财政兜底保障不足部分。提供服药补助。积极宣传动员患者办理“双免”门诊,让符合条件的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能及时享受每年2000-3000元的免费服药及免费安全检测政策。为辖区符合条件的30名低保、低保边缘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药补助,确保患者全程、规范、安全的基本用药。
二是建立关爱机制,强化监护责任。落实日常随访。全覆盖建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精防医生、民警等组成的社区关爱帮扶小组,加强日常走访,定期交换信息,重点关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突发、异常情况。针对治疗依从性差、家庭监护能力弱、具有肇事肇祸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长效针剂免费治疗。强化监护责任。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严重精神病患者在一定时期内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由政府对有效履行监护责任的监护人发放看护奖励,激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管理职责。截至目前,与430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签订“以奖代补”协议,签约率达91.88%。提升照护能力。依托健康城市531项目,组织广济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亲情照护”项目,以患者家庭为单位,给予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康复模式。通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宣传教育,提供家属护理指导,减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不良情绪,提升辖区重精人群及其家属的自救互救能力,纾解监护人照护压力。
三是强化载体建设,畅通医药路径。完善社区康复。以街道为单位建设精神卫生日间康复驿站15家,为精神病人提供工疗、药疗、娱疗和心理教育等社区康复服务,目前已接纳420名患者驻站康复。由广济医院选派驻点护士和巡回医生,为属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随访管理等工作。姑苏区康复驿站建设标准被全市推广,其中10家获评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建立专病医联体。5家开设精神专科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广济医院建立精神卫生专科医联体,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由广济医院选派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并参与基层精神类药品遴选,保障患者药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