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2-12-08 阅读次数:】
一是实施社区规模调优调活工程。对全区社区四至边界、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排查,计划到2025年,拆分调整5个规模较大社区、合并8个规模较小社区、调整2个管理区域不合理社区;通过移交和新建两种途径,至2025年完成38个社区配套用房移交,建设6个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切实以社区服务资源、管辖周界、职能边界再优化,实现基层治理工作基础更加扎实。二是实施社区服务提质提效工程。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为居民排忧解难,持续深化社区民主协商内涵建设,逐步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关党员全面覆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的格局;提供面广质优的公共服务,计划到2025年,实现古城区内45个社区内实现“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服务功能全覆盖、约200个无物业管理的各类住区管理全覆盖,打造21个“社区+物业+养老”模范示范点,新建24个共享服务空间、8个便民服务驿站,在满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带动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三是实施基层队伍增质增能工程。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雁阵工程”,逐步形成“头雁示范、领雁争先、群雁比学、雏雁成长”的“雁阵效应”。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计划到2025年,共评选约8名“领军社工”、20名“双十佳社工”、40名“新星社工”、480名“深耕社工”、510名“优秀社区工作者”。打造提升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社区医生、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社区规划师等熟悉基层、热爱基层、服务基层的基层服务队伍,力争到2025年,实现各类服务队伍在社区层面100%全覆盖,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