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5-20 阅读次数:】
区教体文旅委聚焦“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目标,围绕“中心+”“文化+”“数字+”策略,坚持“续、多、新”路径,释放非遗资源活力,推进古城换新升级,全面展现好“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和“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的姑苏“新活力”。
一是出海圈粉,展示姑苏文化自信。继姑苏非遗赴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龙腾四海·欢乐春节”中国新年画美国巡展活动后,紧扣苏州以“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主题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十周年重要契机,推荐3名非遗传承人参加第88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展览会。该展会始创于1931年,本届展会共吸引了全球32个国家、500多家机构参加,为苏州市首次参加,全市仅9人参展,姑苏非遗传承人全面展示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互促共融的姑苏“双面绣”,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璀璨魅力。
二是提供平台,展现青年人才活力。为全面展现姑苏非遗多样性,创新性和不断上升的文化价值,助力传统技艺迸发“青春活力”,区文化部门将非遗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非遗工作“引擎源”。推荐两名“95后”赴意大利参展第88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展览会;两名“80后”传承人推荐参展2024苏州全球招商大会,全面展现“姑苏制造”的非遗新动力。依托“我在姑苏遇见大师”、非遗文化市集、文旅推荐会等各类线上线下平台,组织苏帮菜制作、盘扣制作、金银细工等十余名青年非遗人才展示、交流、互鉴,为推动传承与发展的双向奔赴,其中“90后”桃花坞木版年画新兴传承人作品刊登于《人民日报》。
三是融合发展,赋能文旅消费活力。激发非遗文化活力,促进非遗资源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助力松鹤楼、得月楼、江南岸、吴越荣记等4家苏帮菜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苏州评弹保护单位琵琶语评弹馆在节假日经济中成为助力消费的新热点。促进同得兴、陆振兴、愙斋等4家苏式汤面制作技艺面馆;近水楼、朱新年、鑫震源、哑巴生煎4家等苏式汤团制作技艺门店成为市民游客体验苏式美食的最佳体验点。推动大儒巷38号城市人文空间、山塘街玉涵堂等非遗体验点等为打卡苏式生活的新地标。今年春节期间,观前街·开元里琵琶语评弹茶馆单店销售额破百万元。五一期间,松鹤楼、得月楼等老字号餐饮店销售额超260万。得月楼上榜首批国家“千企百城”商标品牌;苏州刺绣研究所2024年荣膺中华优秀老字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