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6-18 阅读次数:】
一是推动数字融合,让数据多跑腿。推进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更新建设,对平台综合信息库、信息采集、运行监测等功能模块进行升级优化,新增社工包干走访、信访、志愿服务模块,打通社工包干走访、初信初访溯源比对渠道,搭建可视化平台,做到务实高效。加强对关联人口、房屋、车辆等社区基础数据实时采集更新,形成覆盖340余万条人口数据和近50万条房屋数据的人口画像和数据分析。今年以来,通过与初信初访进行初步数据比对,已累计向街道发问询函56件,及时追溯社区包干走访质效。
二是加强物联感知,让基层少跑腿。持续推进物联终端设备建设,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安装烟雾报警器等物联设备,全面提高社区智能感知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构建重点群体监测预警,实时接入区城运平台和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自动产生预警、分发、跟踪和反馈,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层不必要的巡查检查,提升突发情况应对能力。目前,已累计分别建成和接入烟雾报警器、电路过载保护器及可燃气泄露保护器700余个,智能水表600余个,智能门磁70余个,大大提升社区管理效率。
三是创新应用场景,让服务更便捷。在全区建设便民服务驿站和共享服务空间,全面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将“惠姑苏”线上社区服务功能、第三方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延伸到线下,提供“一站式”综合就近服务,丰富社区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便捷化服务,减轻社区工作人员行政事务负担,提升社区公共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效能。目前,已累计建设完成“惠生活”共享服务空间12处和“惠姑苏”便民服务驿站4处,接入“惠姑苏”APP社区服务类事项20项,不断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社区服务圈、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