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4-29 阅读次数:】
姑苏区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始终将"优化资源配置"作为核心引擎,通过"规划链、投入链、普惠链"三链协同创新,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一是做强"规划链",科学布局夯实发展根基。聚焦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的双重需求,构建全学段规划建设体系。学前教育紧扣苏州市教育设施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十四五"教育设施建设计划,近三年新建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依托《苏州市"十四五"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五年来通过撤并、新建、异地重建、改扩建等形式,平润实验小学、姑苏区实验学校9所学校先后投入使用。精准调控古城与新城学位供给,实现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动态匹配,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规划基础。
二是筑牢"投入链",精准施策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阶梯式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连续三年财政投入占比稳定在17%~20%区间,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提至820元/生,高于省定标准,近三年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资金累计超1800万元。义务教育实行差异化投入策略,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1430元/生、1800元/生,特殊教育按同级生8倍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近三年累计投入超3亿元用于校舍建设、智慧校园升级及教学设备迭代,以高标准投入保障高质量办学条件。
三是延伸"普惠链",多维发力促进优质共享。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主方向,通过"新建公办+民办转普+配套治理"组合拳,近三年新增9所小区配套公办园,认定7所普惠性民办园,普惠园覆盖率提升至94.3%。义务教育创新实施"集团化+老校焕新"双轮驱动,建成十大教育集团实现全域优质资源共享,创新文化共生、课程共建、师资共育机制;同步推进22所百年老校传承发展工程,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办学特色重塑焕发名校活力,让优质教育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