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7-01 阅读次数:】
一是文商旅融合释放“乘数效应”,打造消费新场景。举办“焕彩姑苏 无界非遗”2025年姑苏区非遗宣传周,整合全区184名非遗传承人、188家非遗保护单位及十余家文商旅企业,联动太仓、吴江、高新区等地文旅部门,在美罗小奢中心等特色商圈景区举办12场跨界文化活动,发放400份含非遗文创、体验及消费券的“无界非遗福袋”,为游客构建“跨界碰撞、场景种草、沉浸体验”的消费场景。打造“无界非遗”城市礼物,发布45款特色产品,推动苏州市民卡公司、姑苏区非遗保护联合会及相关文创单位签署文旅产品开发协议,推出畅行全国336个城市的非遗交通卡、非遗伴手礼、“苏式生活”体验及文旅消费项目,为游客提供“可消费的文创、可体验的生活、可观赏的景观、可共鸣的价值”的多元消费选择。
二是产学研强基激活“创新引擎”,构建发展新路径。创建江苏省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联动缂丝、刺绣、宋锦、制扇等十余家非遗保护单位及龙头企业,融合教学、科研、产业实践与人才培育,构建“活态传承、文化阐释、创新应用”机制,推动非遗产业转型升级。编纂推出《姑苏非遗图录》,组建由知名学者及多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领衔的智库团队,打造高水平协作平台服务地方发展。整合4个省级“无限定非遗空间进景区”项目、4个非遗类省级“最美文化空间”、3家省市级非遗工坊、2条省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1个省级非遗创意基地等资源,建成18个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在19所百年老校实施专项非遗项目,开设30余项特色课程,年均覆盖学生近万人次,拓宽协同育人路径。
三是青年力赋能打破“圈层壁垒”,激发城市新动能。成立“无界非遗”联盟,联合技艺传承、创意设计、科技创新、品牌融合、多维营销、网络传播及多元体验等领域青年人才,通过“非遗+设计”“非遗+体验”等多元新路径,构建“以用促保、以新促活”的活态传承模式,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启动“非遗朋友圈”推广计划,联动大学生、网红导游、非遗新秀、自媒体博主等文化爱好者,聚焦“创新、趣味、传播”,以“文化共创”优化城市形象传播体系。实施“守艺播种计划”,累计组织青年非遗人才开展针对年轻人的创意文化体验活动30场,构建“跨界·全民·青春·破圈”城市文化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