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开放公共绿化实现“共享”。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绿化、便民惠民、生态节俭”原则,建立民情联络员机制,在口袋公园建设中吸纳群众建议,推动全区79个口袋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年内将拆除广济公园等177米围墙,形成无界融合的绿色界面。通过拆围透绿、立体增绿、功能融绿,采用四季混播技术,完成约270万平方米闲置地块覆绿,塑造竹辉路等21处网红景观。积极响应省、市关于建设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号召,已完成4处街头足球场建设,东吴丝织厂体育口袋公园计划“五一”前完工,今年计划再建设5处街头足球场,让市民在推窗见绿中畅享运动之乐。
二是企业认建认养实现“共建”。通过发布《口袋公园捐建倡议书》,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拓宽资金渠道,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多元共建格局。建立协议管理机制,明确企业捐建公益属性,捐建主体自主设计方案,管理单位全程监督指导,压实后期养护责任链。聚焦“一园一特色”,将历史记忆传承、景观层次优化、全龄友好设施融入改造方案,实现功能与颜值双提升。截至目前,已吸引华设设计、新中森泰等5家企业主体参与捐建,预计总投资1130万元,涉绿面积约1.61公顷,已有4个口袋公园实现焕新。
三是鼓励自主更新实现“共治”。创新推出沿街绿地自主更新模式,联合市园林局对对人民路、干将路等5条重点道路沿线附属绿地开展体检,构建“政府主导改造提升公共绿化、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更新门前绿化、商铺门前绿植认养”三级治理体系,打造可复制的古城绿化更新样板。通过“技术指导+专项出资+属地实施”政企联动机制,市园林局与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合作完成相关支行附属沿街绿地改造提升,市国发集团、市立医院(东区)、元创集团等也积极开展门前绿化自主更新。